【共建“门前三小”  共享“攸美 ”生活】纪念碑下的文明之花
2022-07-25 17:02:20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周玲 | 作者:夏立新 谭越南          浏览量:2018

       “甲申起狼烟,虎豹翩跹。旌旗蔽日炮声尖,铁蹄之下血泪淌,罪恶滔天。保卫雷公仙,正气凛然。抗日英雄勇向前,勇向前……”

       在攸县联星街道沙陵陂雷公仙山脚下,远远看见一座“抗日志士丰碑”屹立在雷公仙的峰巅上 。

       山脚下是一条“乡” 形水泥路,蜿蜒着通上雷公仙山顶。路的两旁,树木葱荫,花草争艳,阵阵微风吹过,沁人心扉,惬意满怀。

       雷公仙抗日遗址位于攸县联星街道大屋村境内。山上有抗日志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馆,还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抗日战壕,是株洲市现存的三处抗日遗址之一。被列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株洲市青少年军训基地。现为湖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站在这些萋萋杂草丛中,我们仿佛走进了那段战火纷飞、激情燃烧峥嵘岁月,看到了当年在这里英勇作战的官兵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声、炮声。

       1944年6月,日本占领攸县,县城沦陷。驻守在攸县城郊(沙陵陂一带)的国民革命军161师的481团、482团镇守在雷公仙制高点。150师的448团、450团占领沙陵陂东北部与敌人迂回作战,并协同161师进攻攸县城。  

        6月8日拂晓,日军突然向雷公仙发起猛攻,国民军两师包抄日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日军炮火也十分猛烈,我主阵地雷公仙遭重创,战斗中有14名官兵壮烈牺牲。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2000年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的时候,人民将目光从全世界、全中国聚焦到了沙陵陂这块弹丸小地。

       为了纪念在雷公仙这场激战中英勇恓性的14名官兵。以村民侯秋桂、文伊周、曾冠云、文成生、颜义文等为首倡导筹资捐款,在雷公仙抗日志士牺牲的地方建一座“抗日志士纪念碑”及“爱国主义教育馆”。

       消息不翼而飞,社会各界人士,家乡的父老乡亲,远在外地的置业贤达,他们满怀激情地积极参与。武汉军事学院离休老干部、宏文村的侯振生首开纪录,捐款500元。广东肇庆原地税局局长、圳江村的文双林多次为建碑、建馆捐款,累计达5000余元。田富村的曾渊泉,年逾八旬,自己重病在身,老伴也多病,在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多次为建碑、建馆捐赠资金,并兴致勃勃地为纪念碑题词,为碑文提出修改意见。

       在建碑建馆施工中,其中有被日本杀害的同胞后代及亲属,有亲身遭受战祸残害的老人,也有亲眼看见日军暴行的见证者。他们走上工地,助工捐物,为建碑、建馆挑上一筐土,搬上一块砖,让心灵得到慰藉。

       由于社会各界人士努力,村民们不辞劳苦地奋战,不到半年时间,一座巍巍丰碑屹立在雷公仙山麓之巅。爱国主义教育馆也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英姿勃发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丰碑、教育馆建成后,晋谒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候市村颜塘组七旬老人文东海为首倡导并身体力行修筑一条从侯市老鸭山到教育馆的进馆公路。全长40米,宽5米,村民们夜以继日,不畏雨雪严寒,不计报酬得失,自发助工,自愿捐资。男女老少齐上阵,用工200多个,耗资1万余元,不到两个月时间,公路便建成通车。

       七十多年过去,沙陵陂人民、大屋村人民没有忘记曾经在这块热土上浴血奋战的官兵。他们要把烈士的遗愿变为现实,把美丽富饶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大屋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古有名臣、义士以及儒林、文苑中的知名人物。今有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文化各领域中的贤达之士。雷公仙景区有“抗日志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馆”“抗日战壕遗址”“瑶岭古塔”“承恩学堂”“国安寺”等十二处景点。

       村民们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高举“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大旗,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取得了成果,作出了贡献。

       大屋村有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村民总人数3235人。他们充分发挥用村里有利条件优势,依托红色文化打造建设“门前三小”攸美“幸福屋场”“乡村大舞台”。

       2018年村里利用桥边组在村中心地带的优势,把桥边组搞大集体时的仓库(曾在土地承担责任制时卖给了私人)从私人手里买回来,准备将仓库拆掉,在此地基上集资筹款建一个“小广场”及“乡村大舞台”。

        消息一传开,得到全村村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全体村民齐心协力,一边筹款,一边筹建。拆屋、搬砖搬料、出脚打坪,大家除了捐款还义务帮工帮料,干劲热火朝天。特别是村民肖石莲、文军庭、文金生、文春林等,他们吃苦耐劳,不分日夜在工地上负责指挥全面工作。为了抓时间、抢速度,冒着六月天火辣的太阳,不停地施工。终于在2019年下半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乡村大舞台”。

       2020年下半年,乡村换届选举工作开始了。新上任的大屋村党总支书记蔡文勇,心情分外激动,上任的第二天,带领村支两委成员来到抗日志士纪念碑前,手捧鲜花,立下誓言:决心紧跟党的领导,加强学习,主动适应新形势,建设好红色教育亮点,促进当地旅游事业发展。利用区域条件优势,发展产业,对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利用雷公仙红色文化,进一步打造建设好“门前三小”“幸福屋场”。

       新官上任“三把火”。蔡文勇首先筹集5万元资金,将桥边组“小广场”“乡村大舞台”进行提升改造。在“小广场”上增制了健身器材、文化走廊、学习宣传墙。在“乡村大舞台”上增制了投影仪、音响灯光设备。“小广场”通过提升改造,跳舞的村民越来越多了,打牌的越来越少了。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的音乐声响彻云霄,传送方围几里远。每晩前来参加跳舞健身的人次达50人以上,她们分别是陂头组、吴家洲组、油吧组、对江组、上下席组、王家场组,更远的是侯市社区的吕塘组。可见“小广场”声势之大,幅员之广,魅力之强。

       通过跳广场舞,做健身操,很多村民的关节痛、肩周炎痛、都治好了。其是60多岁的曾艳娇、陈四妹、何春娥。她们分别是膝关节炎、肩周炎、腰痛都得到缓解好转。村民们逢人就说,村里建“小广场”做了件大好事,让我们走向健康之路。

       随着舞步音乐的节奏,我们来到了离桥边组不远的承恩堂。

       承恩堂是沙陂中学的前身。清咸丰元年(1851)由文氏后裔、六轮陂人氏文耀卿为首兴建,祠成后,文耀卿首捐田租100石,历十载经营,积累800石。此时,文耀卿见族中子弟无力就塾,致废学业,遂与族人商定利用祠堂设立义学。民国初年,省参议员文琅笙在承恩堂创办宏文女子职业学校。1926年,承恩堂改办宏文小学。1936年,扩建增设高小部,改称宏文完小。1946年,文琅笙与族人商定,以承恩、洞南、钟台三祠舍宇改建为宏文初级中学。1969年,在原宏文完小基础上创办沙陵陂中学。几经扩建,沙陵陂中学现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余人,寄宿生300人,留守学生200多人,教职员工有41人。2013年成立了攸县首个国家级乡村青少年宫,开展了电子琴、舞蹈、军训、乒乓球、书法、绘画形式多彩的教学活动。为村留守儿童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学习、娱乐发展场所。使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安心、放心、舒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2022年,大屋村在村支书蔡文勇的带领下,他们以大屋村的优美环境,以雷公仙景区红色文化的特色,争取到了株洲市宣传部“三文化”下乡活动建设项目。

       为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项目,村委会下决心将这“三文化”做好做强。进一步完善沙陵陂中学青少年宫活动室的建设,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打造建成院士展览厅,介绍王双飞院士的学习经历和研究成果。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奋发图强。

       二是以雷公仙红色文化为主点,在抗日志士纪念碑山脚下的空旷地带建一座完整的“门前三小(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和一条文化长廊。继续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围山道路提质改造,拓宽路面,完善道路两旁的绿化及路灯安装。

       三是美化雷公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环境建设,修好雷公仙景区12景点的环形公路。弘扬红色文化传统教育,让村民和游客行走在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乡间道路上。

       军号已吹响,战鼓已擂鸣。我们相信大屋村在联星街道的直接领导下,在新一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又一枝文明之花在雷公仙山脚下绽放。(作者:夏立新   谭越南)


责编:周玲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